69看书网 » 历史小说 » 大楚820最新章节列表 » 31、齐桓公 (1/2)

31、齐桓公 (1/2)

文/子楚望月
大楚820 | 本章字数:134.04万字 | | 大楚820txt下载 | 大楚820手机阅读

据鞍挥指八千兵,昔日中原几战争。追鹿已无秦社稷,逝骓方叹楚歌声。

英雄事往人何在?寂寞台空草自生。回首云山青矗矗,黄流依旧绕彭城。

——宋?吕定《戏马台》

有一个地方,与近现代的两次战争息息相关。

一次是辛亥革命时,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,从武昌一路打到南京,指望清政府认清形势,商定南北议和。清政府认为还有周旋的余地,可以挣扎一番,说不定反败为胜,并百般阻扰议和。孙中山一怒之下,令革命军兵分三路猛攻这个地方,然后挥师北上。就在革命军攻克这个地方的第二天,清帝见复国无望,宣布退位,南北遂告统一。

另外一次是解放战争时,解放军共进行了三次大型的解放战役,分别是辽沈战役、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,其中的淮海战役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。即使国民党输掉了辽沈会战和平津会战,但只要能在淮海战役中获胜,基本还能够维持江南半壁江山。所以,淮海战役称得上是国共内战决战中的决战。六十余天后,解放军攻克这个地方,淮海战役宣告完胜,之后不到两个月时间,蒋氏政权垮台。

这个地方,便是史称“北国锁钥、南国门户”的兵家必争之地——徐州。

徐州,古称彭城,常有“得彭城者得天下”之说,为华夏九州之一。也是春秋时期徐国的所在地。

公元前645年,管仲死,阻止楚国北进中原最后的一个障碍终于消失了,楚成王趁势沿淮水东进,发兵北伐徐国。

三百年前,徐国还在今江苏泗洪这个地方。由于当时的徐国国君徐偃王想取代周天子,发兵攻打宗周。由于徐师远征,国内空虚,便被楚子熊胜趁虚而入,一下子灭了徐国,徐偃王也被周穆王趁乱杀死。后来周穆王本着灭国不灭祭的祖制,将徐偃王后裔封在了如今的徐州。

黄兴曾经评价过徐州:“南不得此,无以图冀东;北不得此,无以窥江东。”事后看来,当初周穆王分给徐偃王后裔的地段还不错,南北咽喉、兵家必争。楚成王进攻徐国,目的就是想图这个安徽、河南、江苏、山东四省交界之地。

徐国,北与宋、鲁接壤,南面为群舒小国,夺取了徐国,便控制了黄河下游以南、淮水下游以北区域的腰眼,由此向东西南北挺进,都如高山流水,势不可挡。

再以淮水为运输要道,将汉西之兵、粮源源不断的运往徐国,再将徐国作为战略要地,可以有效的牵扯齐、宋、鲁这三个大国,让他们不敢发兵西征。然后再接着打郑国这个墙头草,控制黄河中游区域。

这样一番操作下来,便对中原诸国形成东、西、北三面包围之势,问鼎中原,就如同搂草打兔子,指日可待。

齐桓公觉得管仲刚去世,还没有从悲痛中恢复过来,楚国便来趁火打劫,很是恼火,便召集宋、鲁、陈、卫、郑、许、曹等国,在牡丘(今山东聊城东北)召开第十五次会议,商量如何帮助徐国抵抗楚国的事情,毕竟如果楚国占领了淮泗一带,相当于将中原以西拱手让给楚国,对于他们任何一国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。

自从管仲一死,加上齐桓公年事已高,齐桓公对各联盟国的约束和威信也一落千丈,三月份发的会议通知,直到六月份与会人员才陆陆续续到齐。会议上,齐桓公再次强调了楚国北伐徐国的阴险意图,并号召各国同心协力,统一思想认识,共同“攘夷”。

齐桓公一针见血的指出,楚军士气正旺,正面交锋与盟军不利,建议联军攻打楚国的附属国厉国(今息县东北),一来可以围厉救徐,二来可以占据淮水上游,掐断楚军的粮草供应,然后抄楚军后路,解徐国之围的同时,顺势北上,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全歼楚军。

齐桓公客观有力的分析,让盟国看到了希望,战术构想如同管仲在世,各国国君纷纷响应齐桓公号召,表示回去以后立刻整顿兵马,踊跃出兵,以解徐国之围。

陈、卫、郑、许、曹等国之所以沦为二等国,与其国君贪于安乐不无关系,他们只想在乱世苟延残喘,而不想有任何的抱负。他们认为入了盟,交了入盟费,便是有盟主罩着,一旦自己有事,便求救于盟主。一旦别国有事,能糊弄就糊弄,积极性不高。

这次楚国伐徐,等于说是齐、宋、鲁三国有事,其他盟国积极性不高,能将就就将就。这一将就,就让齐桓公等了个把月,才把部队集结完毕。

由于不是管仲带兵,盟国对齐桓公的打仗能力抱有怀疑态度。早先,齐桓公没有管仲辅助的时候,同鲁国打过几战,逢战必败。由于有前车之鉴,这次盟国劝齐桓公不必亲征,共同推举鲁国大夫孟穆伯任将,率领盟国军队攻打厉国,各国国君也不知胜算几何,不敢亲临前线,在匡地(今河南睢县西)住下,等待消息。

这一等,从秋天一直等到了冬天,也没等来楚国回救厉国的消息。相反,楚军在淮泗一带反而越打越起劲,降服了许多群舒小国,还帮他们收获大量的粮草辎重,军资后勤完全能够实现自给自足。

反观盟军,却是毫无进展,小小厉国,久攻不下。厉国虽是小国,但他有一个强大的后援——息县。

楚文王灭申、息二国后,设其为县,此二县便成为楚国北上中原的桥头堡,战略地位非常高。作为楚文王新政实施的阵地,楚文王又在此二县先后建立了“申

(快捷键 ←) 上一章:30、管仲章节列表下一页:32、4伐随(1/2)(快捷键 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