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看书网 » 历史小说 » 山河英雄传最新章节列表 » 第五十八章 太学 (2/2)

第五十八章 太学 (2/2)

文/言于然
山河英雄传 | 本章字数:71.78万字 | | 山河英雄传txt下载 | 山河英雄传手机阅读
>

六月的天气,建康城内逐渐炎热起来一般。建康城外进入农忙的时节。若是身处其间,整片天地给人的感觉都是盎然的活力,对于这个年岁的人来说,夏秋两季大概是最好过的日子,没有春日的绵软,没有冬日的寒冷,阳光正盛,白云如絮,一切都明媚得让人心旷神怡。

但虽然朝廷又是大赦,又是贬谛官员,雨始终没有下下来。

卢梦雄中午从太学下课,偶尔会与他的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去酒楼吃些东西。

卢梦雄这人极懂分寸,几个月来,甘棠大抵也算是了解了这人的性格和经历。他在早几年也曾参加过朝廷科举,但因为策论过于激进,得罪一位吏部大员,没有中举,于是就回到太学继续读书了。虽然外表谦和,但若放到千年后大概还是愤青的类型,闲聊时不说,但若论起学问来,有些想法还是掩盖不住,一目了然。

简单来说,这家伙家境殷实,精通儒学、算学,于射御之道也有些精通,君子六艺皆识。

在这年代已经非常不错了,待人接物、应对进退得体。但因为想得多,基本上讨厌腐儒,喜欢实干但又不离大道的人。

想要为天地立行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但一时断了门路,一般的儒生得罪了大官,不得升迁恐怕要一生郁。

他也曾苦闷过一段时间,后读《华夏周报》,受此影响,如今便振作起来,思考儒学思考夏朝,思考前面的道路,算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。毕竟,还年轻。

太学在夏朝的兴起有着深刻政治、文化因素,一方面是原有的国子学、广文馆和宗学已经培养不出高水平的政治家,它们面对权贵之弟,生源狭窄,完全不能达到新王朝的需要。

尤其夏朝进入平民社会后,朝廷的温和,统治阶层对普通民众权利的重视,这就给了更多寒门士子崛起的机会,庆历兴学后,面向天下民众的太学便逐渐取代了原有的教育机构。

但夏朝读书之风强盛,光靠一个太学还是远远满足了不了大夏读书人的需求,四大书院随之出现,他们成为了太学的一种补充,但四大书院的出现并没有削弱太学的主体地位,反而更加促进了太学的发展。

王安石变法中,强烈主张用长期教育取代科举,太学正式进入了全盛时期,三舍法孕育而生,各地兴办州学、县学,配合科举,一层层地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,大多数太学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,从一个个普通少年一步步走进了太学的大门。

太学在贾儒主政后进行了一次扩招,人数由原来的一万人增加到四万余人。

其中外舍生三万多人人,内舍生三千多人,而最为能直接受官的内舍上舍生却只有三百多人人,一个普通士子从外舍开始,一步步向上攀登,最后读完上舍,至少要耗费十年时间,加上小学堂五年、县学两年、州学三年,至少要苦读二十年的书才有机会成为大宋官僚机构中的一员。

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时间,真正的优秀士子根本不用耗费这么长的时间,很多士子在进入太学两三年后就考上了科举,直接授官出仕途。

而且只要考中举人就有资格进入太学读书,并不要求是否读过州学,如果考上解元甚至直接进入内舍,这种宽松灵活的政策便给了很多优秀士子弯道超车的机会,正是这个原因,太学中十五六岁的太学生比比皆是。

虽然太学给了学生们绝对的自由,但太学也要看结果。

不管平时怎么放松,升级考试却是一头谁也别想轻易迈过去的拦路虎,其难度不亚于科举考试,得分必须在上上才能升级,得分中上允许复读一年,中上以下则直接淘汰,这就是外舍有三万学生,到了内舍却陡然变成三千人的原因,十个外舍太学生只能升级一人。

太学一共由三块地盘组成,最早是夫子庙国子监旧地,后来又把朝集院划给了太学,和皇宫连在一起。使教学和太学生住宿条件大大改善。

三年前,贾儒主持太学改革,又在南城外建立占地数千亩的辟雍,作为太学的新校舍,又叫住外学,目前三万多下舍生基本上都住在辟雍。

(快捷键 ←) 上一页:第五十七章 变法(2/2)章节列表(快捷键 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