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看书网 » 武侠小说 » 现代五仙传奇之灰仙传最新章节列表 » 阳虚邪入—讳疾忌医 (1/2)

阳虚邪入—讳疾忌医 (1/2)

文/离鼎双玖

平心而论,古代的汉族人虽然讲究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岂敢毁弃”,但并没有后来那般迂腐不化。

早在三国时期,就有神医华佗借助“麻沸散”的麻醉功效,给病人破腹切除囊肿的记载,见于《汉书.华佗传》:“若疾发于内,针药所不能及者,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,既醉无所觉,因刳破腹背,抽割积聚。”

但随着时间推移,医书当中医生为病人动刀破创的记录便逐渐减少,到了明清时期,这项记录已几近绝迹;等到了近代,替病人施展手术基本上成了西医的专利,不得不令人扼腕兴叹。

迂腐顽固的理学利用身体发肤的教条,限制了中医学当中手术技术的发展,使医生们不再雷厉风行地破腹割肿,切除病灶。

转而研究如何用药汤的方式治疗体内已经严重病变的囊肿。中药本就药效缓药力小,又推崇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操作,如何能医治成功?

此外,理学还阉割了中医学诊断病灶“望闻问切”的看诊四法。

所谓“望”,是近距离观察病人气色神态,有无盗汗体虚的外症,体表有无明显病变;“闻”是近距离嗅闻病人的体味,观测其呕吐排泄物有无异常;“问”是听病人主动诉说病情;“切”是触摸病人体表,感应其心率体温的变化。

结果理学与礼教一来,好好的“四法”变成了“一法半”,这“望”与“闻”是绝对别想了,不光女人不让你望,不让你闻,就连男人也不行,所谓“君子进退有矩”,医生和病人离得太近,属于失了矩,不庄重,不符合礼法的要求。

而“切”法则被砍了一大半儿,无论男女,最多给你露半截胳膊,勉强能凑合号个脉,至于往病人衣服里伸手?医生你想都别想。

至于“问”……又有多少病患能清楚得跟医生讲明白自己的病灶和症状呢?你又不是大夫!

这直接导致近代中医开始片面地重脉而不重表,大量的外在症状被主动忽视,从而导致误诊率大大上升……别说是中医了,即便是西医,你光给他一个听诊器也绝对看不成病啊!

中医诊断方法被人为限制以后,出现最大一个的变化,便是医生们开的药方开始模糊化,因为具体症状诊断不清楚嘛。

所以这一副方子,往往里边既有解表清热的,也有除风驱邪的,还有清淤化堵的,反正这几味药里边应该有对你病症的,所以你先拿回去吃吃看,如果不管用,拿回来再换几味药。

殊不知这样做是与中医最核心基本理论相违背的。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一下现代人对中西医理论的一大误区。

总有人习惯性地把中医与西医放到一起对比,认为中医不但在诊断病灶的方法方面,即传统的“望闻问切”四法,其准确度比不上西医的验血拍片;而且用药之后,在药物生效速度方面,中医也远不如西医,便认为中医已经落伍了,看病还得靠西医,中医最多只能在身体保健上起点儿作用。

实际上,中医与西医从发展理论上就有很大分歧,中医讲究把病根儿消灭在萌芽状态,将疾病掐死在病症尚未明显之时,而西医讲究在病症完全展开以后再对症下药。

举一个大家特别熟悉的历史人物当例子,即《扁鹊见蔡桓公》中的蔡桓公。这个倒霉蛋不但最后枉丢了一条性命,还为此背了一条贬义成语“讳疾忌医”在身上,时不时便要被后人拖出来当成反面典型。

根据原文记载,起先扁鹊认为蔡桓公有疾病在皮肤表面,后来发现病灶转移到肌肤之下,再后来进一步加深到身体内部的循环系统之中(肠胃)。

可蔡桓公对扁鹊三次要求他就医的忠告是个什么态度呢?他讥讽扁鹊“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”,意思是说,我根本没病,你扁鹊非说我有病,你不就想贪图我的医药费么。所以对扁鹊的接连忠告置若罔闻。

到了第四回,扁鹊老远看见蔡桓公,扭头便跑了,这次蔡桓公反倒对扁鹊的异常举动产生了兴趣。

他专门找人去问扁鹊,扁鹊回答说;“前几天大王的病灶在皮肤表面,洗个热水澡,贴几副膏药便能治愈。等病灶转移到肌肉里,我可以用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。等加深到身体内部消化循环系统之中时,这时大王的病症已经很棘手了,不过好在消化循环系统是个半封闭系统,病灶扩散速度受到一定限制,我还有喝药汤这最后一招。今天我看见大王的病灶已经深入骨髓,要不了几天,病灶就会随着淋巴循环系统遍布全身,我实在没招了。回去告诉你家大王,抓紧料理后事,不然便来不及了。”

然后扁鹊就急急忙忙地走了,蔡桓公自然没当一回事儿,哈哈一笑便抛之脑后。

结果又过了五天(居五日),蔡桓公感觉到浑身上下到处都疼,吓坏了,这时才急忙派人寻找扁鹊,却发现扁鹊早跑到外国去了。

蔡桓公缠绵病榻了一段时间,各种药汤吃了无数,可病情一点儿起色都没有,最后一命呜呼了。

在蔡桓公身体疼痛,想起来要找扁鹊救命的时候,已距离扁鹊最开始要求给桓公治病的日子,过去了整整三十五天!

甚至早在蔡桓公表现出身体疼痛这一症状的前五天,扁鹊就明确向旁人表示,蔡桓公此时已经无药可救。

可见即便扁鹊这种战国第一神医,也认为这病人的身体如果开始表现出强烈的不适症状,用常规的中医治疗方法已经是缓

(快捷键 ←) 上一章:阳虚邪入—五气七味章节列表下一页:阳虚邪入—对症下药(1/2)(快捷键 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