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看书网 » 修真小说 » 从陈桥到崖山最新章节列表 » 清明上河篇 (2/3)

清明上河篇 (2/3)

文/梦中宋韵55
从陈桥到崖山 | 本章字数:804.25万字 | | 从陈桥到崖山txt下载 | 从陈桥到崖山手机阅读

物资的天堂、代价就是生存的极限。有太多的人向往它,包括当年的蜀川小银匠龚美,不远千里进京谋生,却只能卖了自己老婆刘娥。才能勉强活下去。当然也有更多的人一贫如洗走进来,却变成达官显贵,荣耀一生。如那些考中的举子们…这就是炫丽外表下面所隐藏着的真相,每个人都活得很累。小人忙于挣钱。大人忙于争权。

人世间最繁华的东京汴梁城。外城13个城门(包括水门)进城前,首先看到的是条宽约120尺、植满垂柳的护城河及那条蜿蜒曲折。像条游龙一样凹凸不平,不规则建在护城河岸边的外城城墙。这道城墙很怪,让人看着高深莫测,很多人不喜欢它。因不够平整漂亮。包括这时的宋徽宗赵佶。他把这道城墙给拆了,重新砌了道整齐的方矩型城墙。可惜在女真人的石炮打击下,很快它就塌了。只有到了那时,人们才会想起原先这道老墙的设计师——宋太祖赵匡胤。这道老墙在军事上有特殊效果,它的不规则,能缓冲猛烈的攻击力…

这道城墙里面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封城。人口超过盛唐长安城近10倍的人间天堂!

千年显赫东京城,走过周长48里232步(今22436米)的外城,进入周长20里(今9200余米)的内城。眼前出现的是条无与伦比、古今罕见的长街。即外城正南方“南薰门”到内城(即皇城)“宣德门”的这条御街。这条御街笔直宽阔,长约七八里。宽约200余步(今307米)。惊人的宽阔,被分成了5条通道。最中央一条给皇帝专用。两边的水路,都用巨大条石砌成渠岸,岸边种满桃、李、梨、杏等果树,沟里是成片的莲花。每年信风吹过,五彩缤纷的花儿就都开了,这条长街就成了花的河流,一路芬芳伴随着百万居民。岸边是排红漆栏杆,它既是水路的屏界,更是道路的标志,它划出了左右2条人行车马道,名叫御廊。这条御廊就是北宋繁华的象征,它布满了店铺、民居、官署,还有很多杂七杂八、说不上高雅的去处。它们合在一起,酝酿出了中国历代王朝中独一无二的北宋风格…

随着人流慢慢走,眼前先出现的是内城朱雀门前的龙津桥。这是御街三段景的头一段。这里商家很多,但货物档次不算太高,算平民消费区,主要经营时鲜果品,笔墨纸张。

接下来你的兴趣很快就被一座亭子、两座道观所吸引。亭子名叫“看街亭”据记载:宋朝皇帝除应付外敌、御驾亲征外,就只有赵恒当年去四处烧香拜神、以及徽钦二帝日后去北国的旅游,其他皇帝都没走出过开封城周围100里。他们贵为人间最富有的皇帝,活动空间只有周长5里(今2300余米)的皇城。除此之外,就只有坐上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就一直在用的那辆玉辂,一路吱吱呀呀的在御街上转两圈。转时也很烦,基本只能看到马屁股。这时皇帝就会叫停,他登上这座“看街亭”俯览皇城外的市井生活、民间百态,算是次难得的放松…

道观?西边延真观,接待四方道民,是个宗教大旅店,实在没什么看头。东边五岳观,那就真是非同小可了。当年的宋真宗赵恒把五岳尊神都请进了京城,就在御街上安家落户,朝夕与他作邻居。于是这座五岳庙就成了北宋最为雄壮的道观。

接着走,看到了宋朝国立大学——太学。只要在太学旁边拐进去,就是团胭脂粉香、莺声燕语的旖旎风光。烟花柳巷到了,宋朝学子们的生活很香艳,他们每天读书时就能听到道士们的吟唱声和妓女们的打情骂俏声。阿弥陀佛,罪过罪过…

第一段终于走过去了,它是御街最长的部分,共5里。接下来这一段,就是让人最神往的州桥了。还记得《清明上河图》里着墨最多的那道弯弯的虹桥吗?下面河水滔滔、桥上车水马龙,居然还有作生意搭起来的大伞篾棚,生意做到了见缝插针。但这和州桥比起来,还是小巫见大巫,比较的不入流…州桥又叫天汉桥,意喻它就像天上银河的桥梁,又宽又大,请想像它是连接307米宽的超级长街的桥!向下看:滔滔汴河水从桥下流过,不过没船只通行。因它是石柱支撑型的桥梁,不像虹桥那样横跨汴河两岸。其次再向前就是皇城和各衙门了,船只流动性太大,对安全有威胁…

再向四周张望,能看到州桥正处于子城中心点——御街和东西御道的交叉点上,是名副其实的市中心!

州桥之美是在夜色阑珊时。入夜后,这里才会真正的“活”起来。那时桥面上灯火明亮,挤满傩床,所有你能想到的美味小吃这里都有,你想不到的宋朝人也会做出来!从华灯初上到半夜三更,不管你什么时候来,这里应有尽有。煎炒、熬炖、蒸煮、凉拌、鸡皮、腰肾、鸡碎、旋煎羊、白肠、鲊脯、烧冻鱼片、獾儿、野狐、盘兔、旋炙野猪肉、野鸭…等等,吃腻了荤腥,州桥上的时鲜果品更是上乘货色。

如您身份高贵,不屑挤身民间,州桥附近更是酒家连片,以桥南端与曲院街接口拐角上的遇仙楼正店为最,号称“台上”,是东京城排名第三的地方。什么?你问第一和第二?毫无疑问是“樊楼”和“任店”

去樊楼?请先向东转,它在皇城东华门外。事实上它比皇城还要醒目,查资料可显示,己故的柏杨老先生很可能说错了,他的《中国人史纲》嘲讽中国封建年代时,说全国建筑物都非常低矮,不许超过皇宫的高度…可北宋年

(快捷键 ←) 上一页:辽帝亲征篇(2/3)章节列表下一页:灵素登场篇(2/3)(快捷键 →)